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
宇宙星球 #175

175.后来,我又问

175.后来,我又问了这些灵人有关他们所来自的星球的各种问题,先问的是他们的神性敬拜和启示。关于敬拜,他们说,各民族及其家族每三十天聚在一个地方听讲道。这时,讲道者走上稍高出地面的一个讲坛,教导他们带来生活良善的神性真理。关于启示,他们说,启示发生在清晨,就在他们半睡半醒之间;那时,他们仍享有未被身体感官和世俗事物所打断的内在之光。在这种时候,他们从天堂听见天使谈论神性真理,以及如何照之生活。当他们完全醒来时,只见一位身穿白衣的天使站在他们床边,然后突然从他们的视线消失。他们由此知道他们所听到的话来自天堂。他们以这种方式区分神性异象和非神性异象,因为在非神性异象中是看不到天使出现的。他们补充说,他们的讲道人便以这种方式经历启示,其他人有时也经历这种启示。

属天的奥秘 #9323

9323.“祂必赐福

9323.“祂必赐福与你的粮与你的水”表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的增长。这从“耶和华赐福”、“粮”和“水”的含义清楚可知:“被耶和华赐福”是指在良善上繁殖或结出果实,在真理上增多(参看2846, 3406, 4981, 6091, 6099, 8939节),因而是指在诸如属于爱和信的那类事物上增长;“粮”(经上或译为食物,饭,饼等)是指爱之良善(参看276, 680, 2165, 2177, 3478, 3735, 3813, 4211, 4217, 4735, 4976, 6118, 8410节);“水”是指信之真理(680, 739, 2702, 3058, 3424, 4976, 5668, 6346, 7307, 8568节)。由于“粮”(经上或译为食物,饭,饼等)表示整体上的一切爱之良善,“水”表示整体上的一切信之真理,还由于“被耶和华赐福”表示在它们上面的一切增长,所以在古代的教会,人们习惯表达祝愿说:愿耶和华赐福与你食物和水;当要表达一切属世的饮食,并由此表示一切属灵的良善和真理时,就说“食物和水”,这也是一种常用的说话方式;因为这些属灵的良善和真理滋养属灵的生命,就像食物和水滋养属世的生命一样(参看4976节)。
  在下列经文中,“粮”(经上或译为食物,饭,饼等)和“水”就表示这种良善和真理。以赛亚书:
  看哪,主万军之耶和华从耶路撒冷和犹大,除掉整个粮杖,整个水杖。(以赛亚书3:1)
  “粮杖”表示良善所提供的能力和生命;“水杖”表示真理所提供的能力和生命。以西结书:
  看哪,我必在耶路撒冷折断他们的粮杖,他们要带着忧虑按分两吃饼;带着惊惶按制子喝水。使他们缺粮缺水,彼此惊惶,因自己的罪孽憔悴。(以西结书4:16, 17)
  “缺粮缺水”表示被剥夺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,这是显而易见的;因为经上说“他们彼此惊惶,因自己的罪孽憔悴”。
  类似的话出现在以下经文中:
  他们吃饭必忧虑,喝水必惊惶,因其中居住的众人的强暴,这地必然荒废,失掉其丰满。(以西结书12:19)
  阿摩司书:
  看哪,日子将到, 我必打发饥荒到地上;饥荒非因无饼,干渴非因无水,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。(阿摩司书8:11)
  列王纪:
  神人对耶罗波安说,你就是把你的宫一半给我,我也不同你进去,也不在这地方吃饭喝水,因为耶和华如此吩咐我说,你不可吃饭喝水,也不可从你来的那条路上回去。但伯特利的先知对他说,耶和华告诉他,要与他吃饭喝水(他在说谎)。于是神人与他回去,在他家里吃饭喝水。因此,他被一只狮子撕碎了。(列王纪上13:8, 9, 16-19, 24)
  他拒绝与耶罗波安吃饭喝水表示他憎恶那里的良善,也憎恶真理,因为它们都被亵渎了;事实上,耶罗波安亵渎了祭坛,和敬拜的一切圣物,这从那一章的圣言历史描述明显看出来。
  亚哈作王的时候,有三年半没有下雨,以致饼和水都断绝了;在此期间,以利亚到撒勒法的一个寡妇那里,求她用器皿取点水来给他喝,还求她拿点饼来给他吃(列王纪上17和18章),就表示属灵良善和真理的缺乏。因为如前所述,“饼”(经上或译为饭、食物、粮)表示教会的一切良善,“水”表示教会的一切真理。由于那时,这些事物都具有代表性,因为一个教会的代表存在于他们当中,还因为圣言,甚至历史圣言要通过代表来写成,因此,被荒废的良善和真理由食物和水的缺乏来代表。由于“饼”(经上或译为饭、食物、粮)表示整体上的一切爱之良善,所以祭物被称为“饼”(2165节),主也自称“天上降下来的粮”(约翰福音6:48, 50, 51);因为主就是爱之良善本身。
  

属天的奥秘 #8550

8550.每个人都从

8550.每个人都从父母出生在爱自己爱世界的邪恶中。通过习惯而变成第二天性的各种邪恶传给后代,因而通过父母、祖父母、曾祖父母,以及再往前的长长世系一代接一代的往下传。以这种方式传送的邪恶最终变得如此之庞大,以致人自己的整个生命无非是邪恶。邪恶的这条传送链条若不通过从主所接受的仁与信之生活,就不会被打破或改变。

目录章节

目录章节

目录章节